近十年,中国儿童器官移植曲线陡峭上扬:顶尖医院自称已完成数千例儿童肝移植,部分省级中心宣称“同日多台”儿童移植的“突破”,监管层亦陆续放行儿科专属免疫抑制剂。这一切,被中共解读为儿外科的技术跃迁。目前全球儿童器官“供体极度稀缺”,这一全球常识,在中国却屡被宣称“等待时间短”“供体充足”。
追.查!国际通过深入调查,尝试回答核心问题:这些器官都从哪里来?
1. 里程碑: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对外称其儿童肝移植累计已超3000例,并长期宣称“年完成量居世界第一”。
2. 院方英文页自述:交大医学院英文官网亦称“仁济已完成逾7000例肝移植,其中儿童逾3000例”。
3. 全国层面参照:多份专业综述以“儿肝移世界第一、儿肾移世界第二“为论述起点;同时,中国于2020年批准儿科专属他克莫司颗粒作为移植后主力免疫抑制剂。
4. 对照样本:美国2022年儿肝移植约526例,长年维持在每年500—600例量级。
结论:若把美国儿童肝移植视为成熟体系下的“供体天花板”,中国在极短周期内反超,并非技术不可思议,而是供体可获得性明显不同——这正是外界质疑的焦点。
1. 等待时间极短与同日多台
武汉协和医院被多方描述为心脏移植龙头之一,且儿童心移植逾百例;并有“同日完成三台儿童心脏移植”的宣传。在心源极度稀缺的全球现实下,“同日三台”天然引发对供体如何同时到位的追问。
2. 儿童供体过剩,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出现肝移植免费促销
2017年6月1-30日,吉林旅游广播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脏移植中心,联合发起一个月的前10名儿童免费肝脏移植活动 。2017年6月13日,追.查!国际调查员对旅游广播“心肝宝贝绿色通道”免费肝移植报名处进行调查,证实了肝源很充足,可随时移植。
3. “价格—流程”信号
中国多省卫健系统公布“器官获取收费目录”,虽属“成本/流程性收费”,但社会观感上被解读为“市场化铺路”(并非给器官“定价”)。此举已经在争议中有中共政府推进,也让“供体流程可追溯性”成为更迫切的“公共安全”的议题。
结论:高频同日多台与极短等待在国际经验里罕见,意味着供体登记、配对与运输存在“高度组织化”的“快车道”。外界质疑期器官来源透明与要求国际设立第三方稽核。
1. 中国多家中心于学术发表中讨论婴幼儿供肾(含<1岁)移植于成人或低龄受者之可行性;个别报导提及1.3公斤婴儿双肾移植成人的“扩大供体来源”案例。外科技术本身非争议点,争议在于器官来源伦理与追查盗窃器官的罪恶。
2. 中国仁济等医疗机构公开报导极低体重、极早龄供体系列尝试,并发表于国际期刊,也引来境外新生儿科专家方法学质询(围绕撤除生命支持与脑功能判定的边界)。
结论:婴幼儿器官在生理上具有再生能力强、同种异体免疫负担较低等优势(学界常识),为“扩大供体池”提供医学动因;但一旦“伦理—法律—流程”上不受监管,就会在儿童/新生儿身上被无限放大、产生盗取婴儿器官的罪恶。
2019年网络曾疯传解放军总医院(301)“981首长健康工程”广告片,声称目标“寿命至150岁”,后连结被删。“中共高层用多次移植器官等特殊医疗/续命”等信息最近也被中共总书记习*近*平在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阅兵时与俄罗斯总统聊天时亲口证实。此举涉活摘器官黑幕。
关于医院手术量里程碑、学术论文、儿科药物监管批文、指南/共识,以及“同日多台”中国医院院方宣传稿——均有公开可查来源。
美国等成熟体系的儿科移植年度规模,可作对照。
中国儿童与婴儿器官移植的飞速扩张,中国政府在临床端称为“技术跃迁”,但在公共安全治理端却是透明度的逆生长,大量真相被隐瞒。越脆弱的人群,越需要可核查的制度边界。在这件事上,数字不等于真相;唯有当儿童器官来源链条能被独立第三方逐项复核时,市场化与规模化才不会与道德伦理底线冲突,才能在中国制止非法盗卖及滥用儿童及婴儿器官的罪恶。